《史记三家注·五帝本纪》史记提到,黄帝教会大家种植五谷。五谷一说,最早出自周礼。《周礼·天官·疾医》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汉儒郑玄解释说,五谷分别是黍、稷、菽、麦、稻。黍俗称大黄米、软黄米,原产地就在我国,在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驯化的作物,是甲骨文中出现最多的谷物名。稷原产地也在我国,在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稷也是人类最早栽培的谷物之一,在甲骨文中也有出现。我国是世界上稷考古发现最早、遗迹最为丰富的国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的新石器遗址中均有发现稷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稷的起源中心。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通过浮选出土了大量的距今约8000年的小米,以炭化黍粒为主。其他重要发现还有陕西西安的鱼化寨遗址,这是一处仰韶文化的聚落遗址,年代在距今5500至7000年间,从中浮选出土了数万粒炭化粟粒和黍粒。菽别名大豆,在汉代就被称作豆。大豆公认的起源地也在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栽培大豆的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8000年。但贾湖遗址出土大豆的尺寸和形态特征介于野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反映出当时大豆仍处在被驯化的过程之中。距今4000年前后的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形状就跟我们现在的大豆没有太大差别了。麦指的是小麦。小麦原产地在西亚,早在八九千年前就已在西亚广泛栽培。甲骨文中也有“麦”的象形字。小麦何时传入中国?通过测年发现,绝大多数出土小麦的年代都落在了距今4000年以内,只有山东半岛出土的几粒小麦,测年数据在距今4000至4500年之间。另外,在位于新疆西北角的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出土了小麦,测年数据达到了距今5000年。因此可以推断,早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已经传入中国境内;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小麦传入黄河中下游地区。稻就是水稻。水稻原产地在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以及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1.2万年前的水稻遗存。后来,又在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浮选出土了炭化稻米,测定年代是距今1万年。在上山遗址出土的陶片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稻壳,是当时上山人在做陶器的时候把水稻壳掺到里面,目的是让陶土性能更好。以上这些考古证据显示,水稻的驯化以及稻作农业的耕作方式,在距今1万年前后都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距今8000年前的时期,有关稻作农业的考古发现就更多了。现在已经有七八处距今8000年前后的考古遗址出土了水稻遗存以及与稻作农业相关的痕迹。比如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通过浮选出土了数百粒炭化稻米,此外还发现了炭化的菱角和莲藕残块。距今7000年前,稻作农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以上事实说明,在距今8000到5500年前,包括黍、稷、菽、麦、道在内的五谷,已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而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对应的就是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说明,早在这一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各处文明聚落已经存在广泛交流和往来。而且,这一时期,存在一个各部落共同尊奉的文明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